切换导航
学术园地
诚聘英才
审核员登录
内部邮箱登录
OA 系统
内网登陆
外网登陆
总部认证系统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认证业务
体系认证
ISO9001
ISO14001
ISO45001
GB/T23331
ISO20000
ISO27001
ISO22000
产品认证
CCC
CQM农食产品认证
CQM自愿性产品认证
IECEx
浙江制造
丽水山耕
绿色产品认证
服务认证
商品售后服务认证
培训服务
培训课程
通知公告
培训计划
培训教材
证书样本
下载专区
技术服务
公开文件
机构简介
资质资格
业务范围
声明与承诺
投诉监督
工作机构
专题专栏
党工团建设
民宿认证联盟
审核员登录
新闻动态
盘点2005食品安全五大新闻事件
发布: 2005-12-26 00:00:00
核心提示
在2006年即将到来之时,我们回顾发生在2005年里关于食品安全的五大新闻事件。也许这些事件并未囊括迫切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却实实在在折射出了现实生活中因食品安全而给人们造成的危害。
1、全球查处“苏丹红一号”
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就食用含有添加可致癌物质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并在其网站上公布了30家企业生产的可能含有苏丹红一号的359个品牌的食品。此消息一经传出,全球哗然,并引起中国的高度关注。2月23日,中国也对苏丹红一号下达了追杀令,揭开了对苏丹红一号实行从生产、流通、餐饮各环节拉网式围剿行动的序幕。
对于苏丹红的大规模围剿说明,中国食品安全工作正在不断进步。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规定都比较粗放,缺乏具体的评判标准,还缺少一个更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此外,我们整个食品行业的安全意识仍比较薄弱。
2、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6月7日,在经历了消极应对——公开道歉——只换不退之后,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终于在退货问题上有所松动。雀巢表示,消费者如有退货要求,公司可予以办理。6月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婴儿配方乳粉中碘含量”问题正式表态:按照标准化法第三章第十四条“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的要求,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婴儿配方乳粉应禁止生产和销售。
据国家标准委介绍,中国现行用于规范婴儿配方乳粉生产的标准有两个。两个标准均为强制性标准,分别适用于婴儿食用的婴儿配方乳粉和6个月以内婴儿食用的婴儿配方乳粉。两标准中对于碘含量的指标要求均为每百克30微克至150微克,婴儿配方乳粉中的碘含量超此范围均为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3、油炸薯条含“丙烯酰胺”
8月26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总检察长对包括麦当劳、肯德基、宝洁、百事集团下属的菲多利休闲食品公司等超过十家的著名连锁快餐店和食品制造商提起诉讼,要求法庭强制它们用警告性标签标明其炸薯条、薯片中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含量。
发生在美国的这一场诉讼在中国也掀起了“波浪”。油炸薯条薯片又成了食品安全剑指的对象。而麦当劳中国在“关于丙烯酰胺的声明”中表示,“所有生产和销售食品的人和场所,无论是在家里自己做饭的人,还是面包房、咖啡店、食品商店、饭馆、球场、沿街的摊贩或高档餐厅,都会无一例外地受到这个议题的影响。”其他厂商如肯德基、宝洁等的表态与麦当劳如出一辙。
在这次食品安全事件中,中国卫生部早在2005年4月就发布公告警告,淀粉类食品在大于120℃的高温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建议公众尽可能避免连续长时间或高温烹饪淀粉类食品,改变以油炸和高脂肪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以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
虽然对于给油炸薯条标示“丙烯酰胺”含量的要求至今仍未实现,但不久后,全国肯德基餐厅推出了全新的“蔬果搭配餐”以沙拉、果珍取代原有的薯条和可乐。
4、杀人“果冻”
今年9月湖南7岁女孩杨某吃果冻窒息而死,成为公开报道中果冻“杀人”的最新例证。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统计资料显示,在最近四五年中,全国每年至少有超过10例以上的孩子因食用果冻造成气管堵塞,死亡率在90%以上。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果冻有增稠剂,不容易化开,也很难吸出来”。果冻杀人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果冻的尺寸,80%以上的死亡事件,“凶手”都是直径3厘米以下的小果冻,这种直径3厘米左右的小果冻,在许多国家已经被停止生产,可在我国市场上却是畅销产品。
令人高兴的是,中国首个果冻强制性国家标准即将出台,标准对果冻的尺寸做了新的要求,但据了解,标准的正式实施时间是2006年10月1日,它要求企业从2006年5月1日起按此标准组织生产。新的行业标准虽给人们带来了希望,但不少人也疑惑和感叹:明年9月前,这种果冻是不是仍可继续招摇过市?
5、PVC保鲜膜引争议
2005年10月,一则关于日韩致癌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鲜膜转道中国的报道再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据报道,PVC食品保鲜膜对人体有比较大的危害,这种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特别是干扰人体内分泌,引起妇女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甚至精神疾病等。
针对各方对于PVC保鲜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的疑问,国家质检总局最终公开通报了对进口和国产食品保鲜膜的专项检查结果。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指出,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PVC食品保鲜膜中,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主要是氯乙烯单体残留量,以及一种名为DEHA的增塑剂。PVC保鲜膜包裹油脂性食品,或者加热超过100度的时候,保鲜膜就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国家质检总局还发布公告要求:禁止含有DEHA等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或氯乙烯单体含量超标的PVC食品保鲜膜进口、出口;禁止企业在生产PVC食品保鲜膜时使用DEHA;禁止企业经销含有DEHA或氯乙烯单体含量超标的PVC食品保鲜膜,禁止用PVC保鲜膜直接包装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
虽然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着太多的不可知性,但从2005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可以看到,建立新的食品安全预警反应机制已经迫在眉睫。专家指出,一是要完善食品安全的评价标准;二是要提高国家整体执法队伍的素质。而据了解,国家标准委将尽快下达一批食品国家标准计划,力争明年基本完成食品安全标准新体系的建设。希望在明年,食品安全问题不再成为国人的“心腹之患”。
上一篇:
2005年我国以质取胜战略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
全国人大拟废止施行半个世纪的农业税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