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学术园地
诚聘英才
审核员登录
内部邮箱登录
OA 系统
内网登陆
外网登陆
总部认证系统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认证业务
体系认证
ISO9001
ISO14001
ISO45001
GB/T23331
ISO20000
ISO27001
ISO22000
产品认证
CCC
CQM农食产品认证
CQM自愿性产品认证
IECEx
浙江制造
丽水山耕
绿色产品认证
服务认证
商品售后服务认证
培训服务
培训课程
通知公告
培训计划
培训教材
证书样本
下载专区
技术服务
公开文件
机构简介
资质资格
业务范围
声明与承诺
投诉监督
工作机构
专题专栏
党工团建设
民宿认证联盟
审核员登录
新闻动态
2005十大质量人物
发布: 2006-04-18 00:00:00
回顾2005年的质量新闻,不能不提到其中的重量级人物。神六飞天、审计风暴、环评风波、官煤勾结、苏丹红、“回奶门”、“碘超标”等桩桩件件,正反两方面的重量级人物与这些重大事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以质取量,以事度人。2005年的质量人物如何考评?令我们想起了一部老电视剧的主题歌: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回眸一年的成功与得失,在中国质量事业发展的轨迹中,他们究竟留下了些什么?在此,我们将这些重量级人物——请上秤盘,以品质指数考评其社会责任,以份量考评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轻重。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
张柏楠:
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秤 杆:神六飞天
秤 砣:中国人民及其朋友
品质指数:☆☆☆☆☆
重 量:☆☆☆☆☆
神六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张柏楠,是一位技术专家,从神舟一号到五号,当飞船遇到重大难关时,他往往是攻城克地的急先锋。当年神舟四号返回时发现舱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张柏楠作为技术工作的主管副总设计师,受命带队攻关成功;神舟五号发射前,他提出并主持制定飞船系统载人放飞准则,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神六任务紧张进行的时候,张柏楠又投身于载人航天二期工程论证工作。他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了5种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为领导决策、后期论证打下了好的基础。
严谨的技术工作态度决定其良好的工作质量。飞船系统的技术人员对他都有这样的印象:他几乎没被难倒过,虽然他是学力学的,但对飞船上的所有领域都有很深了解,他不用职位来强压别人认同他的观点,而是进行技术分析,令人心服口服。不愿意把自己置于闪光灯下的张柏楠有两句话让人记忆犹新:“神舟一号到六号是老一代航天人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下一步才是我们的,一定得干好。” “神六成功后,神七也将争取早日发射。”
神六飞天成功,离不开这位飞船系统的总设计师。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难怪他被公认为中国航天界的功勋乃至元老戚发轫的接班人。戚老对他的评价是:“像我,比我懂得多”。神六成功无疑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神六质量所体现的中国质量新标杆,令国人骄傲与自豪。在此,我们不能不感谢这位代表人物——张柏楠。■
--------------------------------------------------------------------------------
李金华:
审计署从来没出过虚假审计报告
秤 杆:审计风暴
秤 砣:审计法规
品质指数:☆☆☆☆
重 量:☆☆☆☆
李金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1943年7月生,江苏如东人,高级审计师。1985年至1998年3月任审计署副审计长。1998年3月任审计署审计长、党组书记。2003年3月连任审计署审计长。中共第十四届中纪委委员,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继2004年的审计风暴之后,2005年这股强劲的风暴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愈加强烈。2005年被审计长李金华用实名制点到的有体彩管理中心、国土资源部、国家物资储备局、国家旅游局等等重要部门。此外还有高校乱收费、医院药价高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32个中央部门无一“幸免”的审计“清单”,让老百姓强烈感受到风暴背后那一颗强烈的责任心和一双强有力的手。李金华曾特地提到:“审计署从来没有出过虚假的审计报告。”
不无遗憾,审计长未曾提到去年以及前面的审计报告的处理反馈。审计报告年年有大发现,却少有听说报告所列问题被一一纠正,某人因此丢掉乌纱帽的。尤其在一些问题上“屡审屡犯”,甚至是“变本加厉”的现实,令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问责机制缺失,“审计风暴”还能刮多久?而这种只见审计风暴,少见整改实效的审计,最终对管理质量的提高又能带来多少好处? ■
--------------------------------------------------------------------------------
蔡力峰:
铁腕打击官煤勾结第一人
秤 杆:煤矿安全透出官煤勾结
秤 砣:老百姓
品质指数:☆☆☆
重 量:☆☆☆
厅秘书处长、益阳市市长。2003年2月,53岁的蔡力峰走马上任湖南娄底市市委书记,他后来被人称为打击官煤勾结的铁腕书记。
娄底市是湖南省的煤炭主产区。1993年到2002年这10年的时间里,娄底市各类煤矿平均21天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大事故,每152天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尤其是2002年,全市共发生事故89次,死亡人数243人。频繁的矿难让娄底出了名。2003年到任后,蔡力峰着力查处当地“官煤勾结”案件。
就在蔡力峰任娄底市市委书记之后的两个月,涟源市七一煤矿发生一场让他始料未及的特大矿难,17名矿工命丧井下。在得知矿难发生的真实原因后,蔡力峰采取了一个极端的方式——暗访。2005年5月,湖南省娄底市查处一起煤炭生产中偷逃税款的案件,当地有32名党政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被卷入案件当中,此案被人们称为娄底市的 官煤勾结第一案。
“官煤勾结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官。”蔡力峰说:“煤矿老板跟干部结成一种利益关系,涉及到党政机关、执法部门、公安部门、税务机关、地矿部门、煤炭部门、监管部门,可以说与整个煤矿生产资源密切相关的所有单位和部门,都有他的同盟者、保护伞,都有他的股东,这个问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但是,就在全市打击官煤勾结初见成效之时,蔡力峰本人却受到了举报。有的说蔡力峰在作秀,因为娄底煤矿事故发生了这么多起,你还在那里唱高调,甚至还接受媒体采访,你是不是在有意粉饰太平,在抬高自己。还有人善意地提醒他,你出手太狠了,要小心自己。也还有极少数人,甚至采取散发传单的形式,对他进行人身攻击。
通过公开其十余次暗访内容来揭露辖区内官煤勾结的黑幕,蔡力峰直击矿难频发的根本原因。随之而来的是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整顿,以及各地曝出的官员宁愿辞职也不愿意退掉煤矿股份的“新闻”。当腐败这样肆无忌惮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时,我们更感到这样的质量人物的可贵可敬与可爱。■
--------------------------------------------------------------------------------
张正春:
圆明园水底铺防渗膜有没有人管
秤 杆:圆明园防渗环保风波
秤 砣:文化遗产保护与环保法规
品质指数:☆☆☆
重 量:☆☆
张春正,一位环保人士,兰州大学教授。2005年3月22日,张正春到北京圆明园游玩时偶然发现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3月24日他向《人民日报》记者打电话反映其中存在严重的污染环境、破坏自然平衡问题。经3月28日《人民日报》披露后,其他媒体纷纷跟进。国家环保总局于3月31日叫停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并要求其立即补办环境评价审批手续。自此,一系列事件开始浮现于公众视野:如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公布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听证会、环保总局首次点名批评不负责任的环评机构、首次公开一个敏感项目的环评报告。整个事件持续到8月中旬才基本告一段落,在媒体的大力监督、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干预下,圆明园“湖心岛出租”事件已妥善解决,“湖底铺防渗膜”的工程也在逐步整改中。
2005年这起环保事件举国瞩目,介入此公共事件的有全国各大媒体、国家环保总局、所在地区政府和几所大学的环评机构,社会影响之广泛可谓空前,这无疑是完善中国环保制度的一次大规模操练。发现这件事的甘肃人张正春,在聚集着众多人才的首善之区,独具慧眼地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贡献不可谓不大。
然而,却有那么一些人关心的不是他提出的问题,反而热衷于掘地三尺挖他的身份背景,散布关于他的种种流言蜚语。即便他不是兰大教授,即便他是风水先生,那又如何?那么多到过圆明园的人,对湖底铺膜工程视若不见,他心到意到发现并认真地提出疑问,这就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张春正看似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作为我们质量人物的份量足矣。■
--------------------------------------------------------------------------------
易宪容:
让“易旋风”刮得更猛烈些
秤 杆:房地产泡沫PK
秤 砣:无房阶层百姓
品质指数:☆☆☆
重 量:☆☆☆
易宪容,生于1958年,原籍江西上高,博士。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工作。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的支柱产业,然而2005年的房价始终是一潭死水,令老百姓雾里看花。在一些经济学家被网上骂得体无完肤时,他却因为“敢于说真话”而被捧为真心英雄。
早在2004年,在某些无良知专家、无良知媒体的蛊惑声中,在中国房地产价格一路飚升之际,他高喊《当心房地产要挟中国经济》。由此一片形势大好的房地产开始出现清晰的另类异声。他继而著文揭房地产市场黑幕,批判房地产业人为炒作与虚假繁荣,疾呼给房地产泡沫灭火。
2005年6月,他在最后一次接受媒体即本刊记者采访之后,被有关负责人命令“闭嘴”。然而短暂沉默之后,他又更强烈地暴发,走出书屋,走上与开发商博弈的前台。2005年的房地产界PK最多,他成为坚定地打击房地产泡沫一方的代表人物,并首当其冲,一场场PK在普通购房人、在房地产界刮起“易旋风”。在这场论争中,易宪容被看成了代表大众消费者的一面旗帜。“上海房价下降50%,北京房价下降30%。”“老百姓最多三年就买得起房子。”他的话令多少无房阶层欢欣鼓舞,更令多少开发商胆寒心惊。
易宪容用他的思想影响着房地产,他本人也招来许多非议。有人当面批评他没有做过调查研究。有人指责他动机不纯,有道德问题。房价今年涨得一塌糊涂时,易宪容在博鳌地产年会上也只好忍受别人的打趣,但他从不认为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面对种种褒贬,他自嘲地告诉记者:“我只是一个小人物,你们觉得对了就听,错了就当我什么也没说。”
什么也没说的易宪容,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几何呢?一位古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在千百年后再度被坊间广为传唱,无论如何,“易旋风”为百姓安居而言,其份量不该打折。■
--------------------------------------------------------------------------------
姜汝祥:
精神食粮造假不可饶恕
秤 杆:伪书
秤 砣:读者
品质指数:☆☆
重 量:☆
姜汝祥,经济学硕士、北京大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曾在原国家计委工作,在摩托罗拉担任过战略规划经理,现任北京希恩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总裁、国内著名企业战略专家。
经营管理类,励志类的书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首选与追捧对像。“《执行力》的书商柏林顿公司,伪造了7本‘执行力系列’的书,并伪造了一个着名的哈佛教授保罗.托马斯。这书是假的,人也是假的,而且更精彩的是,他还用保罗.托马斯教授的名义给另外一本假书《赢在执行》写序。可见做伪书之荒唐,而且是成系列的。”姜汝祥发现这位哈佛商学院管理学、哲学博士,曾就职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全球知名组织管理顾问、咨询专家等诸多头衔的哈佛教授竟然是中国出版商无中生有的“名人”。
令姜汝祥哭笑不得的是,保罗.托马斯为之作序的《赢在执行》,完全照搬他的培训课程《赢在执行》讲课大纲,借用台湾学者余世维之名。 姜汝祥选择了诉诸法律。在多次维权不果后,姜汝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了一场名为“2004年度西方管理类假书风云榜”的发布会,向媒体公布了100本伪书。发布会评出书坛“造假领跑奖”、“极速跟风奖”、“超级变脸奖”、“超级模仿奖”、“最佳谎言奖”、“混世群魔奖”等诸多“奖项”,反讽意味不言而喻,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管理类的伪书销量之所以那么好,是因为主要销量来自于企业团购,恐怕要占到销量的三分之二。姜汝祥的揭露不知让多少人大跌眼镜,他们奉为管理至宝、精神圣经的书原来是伪书。
“用更积极的态度打击伪书的真正目的是要真正占领市场。就算伪书下架了,不好好做真书好书,还是不能占领市场。”出版法规制度上存在着露洞,再一次为出版业敲了警钟。但愿2006年能成为伪书终结年。■
--------------------------------------------------------------------------------
谭伟棠:
添加苏丹红始作俑者
秤 杆:苏丹红事件
秤 砣:消费者
品质指数:负☆☆
重 量:负☆☆
谭伟棠是广州市田洋食品有限公司增城子公司(以下简称田洋子公司)的老板,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在2005年春天会因为一种“苏丹红一号”的工业染色剂而名扬全国,但这并非好名声。他也因此被执法部门拘留。
田洋子公司位于广州增城市正果镇,整个公司只有四五个员工,两三间简陋的平房里堆满了废弃的瓶罐,仅有的一台机器也是破旧不堪。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小公司却在向全国18个省市的30多家企业提供用于生产辣椒油、辣椒粉等产品的复合食品添加剂。经调查,田洋子公司从2002年至今,一直在往其产品“辣椒红一号”中偷偷添加以“苏丹红一号”为主要成分的工业染料“油溶黄”和“油溶红”。因为“油溶黄”和“油溶红”的染色效果比普通色素好得多,该公司的“辣椒红一号”销路一直不错。
这些“油溶黄”和“油溶红”是从化工城买来的。执法人员在田洋子公司查获了40公斤“油溶红”和“油溶黄”,并迅速送到了广州质量检验研究所的食品实验室。最后检测出来“油溶黄”中“苏丹红一号”的含量是98%。出售这两种染料给田洋子公司的广东华颜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任何客户来购买这两种染料时,他们都会告知这是工业用的染料。
2005年2月,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产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物质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一号,查禁“苏丹红一号”的呼声席卷全球。随后,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经检测认定,广东亨氏美味源辣椒油中含有“苏丹红一号”。之后查明,该辣椒油的问题出在辣椒精上,“问题辣椒精”的供货商是广州辉和科技有限公司,而辉和公司的辣椒精是由广州市田洋食品有限公司提供。
田洋子公司的老板谭伟棠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公安机关将对其涉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违法行为进行依法惩处。■
--------------------------------------------------------------------------------
穆立:
为轻视中国消费者付出代价
秤 杆:雀巢“碘超标”
秤 砣:中国消费者
品质指数:负☆☆☆
重 量:负☆☆☆☆
穆立,雀巢大中华区总裁。他早在1998年就来到了中国,并且从2000年开始担任雀巢大中华区总裁一职。从2005年5月25日这天开始,雀巢在中国遭遇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机。进入中国市场26年,雀巢也曾经历“婴幼儿奶粉被诉造假”、“转基因被诉”,但没有哪一次事件的影响超过这次“碘超标”。在此,我们不能不想到一位低调的瑞典老头——穆立。但至雀巢碘超标事件暴发,媒体还是找不到任何关于他个人的信息和报道,穆立的低调和雀巢的名气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次“碘超标”事件中,穆立显得不慌不乱,保持着自己低调的本色。6月5日,事情发生近半个月,穆立终于站出来,代表雀巢向消费者道歉。尽管那番道歉的话在事后遭到许多人的抨击,他所用的“不幸”一词让众多消费者觉得听着不舒服,可他的出现也预示着雀巢对这次事件的公关策略做了相应改变。
一位业内人评论说,多年以来,跨国公司在极度重视招商引资的中国官员那里倍受尊崇,加上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洞悉,洋品牌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危机公关惯性思路:只要政府不表态,一切都会过去。奶粉碘超标被曝光后,与对消费者的傲慢姿态相反,雀巢公司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登门认错”,同时大力开展对新闻媒体的公关。但这次雀巢不走运。政府监管部门没有选择沉默,媒体高强度的追踪报道也让雀巢狼狈不堪。
奶粉风波刚刚平息,最近在欧洲市场抽检中,雀巢牛奶中又发现油墨成份。11月22日,誉巢从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召回了这批婴儿牛奶。
11月23日雀巢立即宣布,目前还未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婴儿牛奶,因此中国没有问题奶。瞧,这次雀巢的反应有多么快。
低调的穆立将用怎样的方式带领雀巢走出低谷?我们拭目以待!■
--------------------------------------------------------------------------------
王佳芬:
说谎绝不脸红心跳
秤 杆:光明奶遭遇“回奶门”
秤 砣:光明奶消费者
品质指数:负☆☆☆☆
重 量:负☆☆☆☆
王佳芬,光明乳业董事长。铁腕与风度同样出众的“奶娘”王佳芬被媒体称为“女强人”。这个54岁的上海女人,在那次被誉为“壮志断腕”、“凤凰涅 ”的改革中,让一个四十年的老国有企业脱胎换骨。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挑战中,她说:“与其我守在这边(上海),等别人来把我的份额抢走,那还不如我出去吧。”于是,她放言要让全国一片光明,让光明成为世界乳品十强 。光明成功了,然而成功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的“回奶门”事件给这位女强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面对河南电视台所展现出来的肮脏丑恶场面,2005年6月7日,光明乳业董事长王佳芬断然否认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加工生产过期奶。并宣称:“不是过期奶,是没有出厂的奶。这些奶堆在外面场地上进行处理。这里面在管理上有问题。”她还说:“全国的乳品生产企业都有回奶罐。”而回奶罐的作用则是“当天没有处理好的奶,就放进回奶罐,第二天再处理。”“请大家监督,并相信光明。”
王佳芬的一席话立刻掀起轩然大波。众多同行一致否认王佳芬的“回奶罐”一说,营养专家对所有形式的回奶都持否定态度,消费者是相信亲眼看到的电视画面,还是相信王佳芬的谈话呢?他们更想弄明白“回奶”究竟是业内行规还是光明“独家秘籍”,所有这一切,把王佳芬、把光明、把此次风波的矛盾上升到了白热化阶段。
身为光明乳业董事长的王佳芬,绝对不会想到,她会因为自己的胆大而犯下一个讽刺性的错误。王佳芬的胆大让无数人敬佩不已,而这一次,她的大胆却让众人大跌眼镜。一手带大光明奶的王佳芬今年过得不快乐,事隔数月后一位记者再度描绘她:显得苍老许多!“回奶门”煎熬掌门人,损名损财,光明王佳芬身价4天跌38万。这也正是她入选2005年质量人物的原因。■
--------------------------------------------------------------------------------
程才明:
拿生命豪赌
秤 杆:“5·11”广州毒酒案。
秤 砣:老百姓
品质指数:负☆☆☆☆☆
重 量:负☆☆☆☆☆
程才明,广州市巨禾化工有限公司老板。2004年1月,程才明伙同他人注册成立了广州市巨禾化工有限公司。为了非法牟取利益,程才明从2004年3月起多次购进工业酒精冒充食用酒精,高价出售给被告人易新灵成立的广州市晋业化工物资有限公司。2004年3月到5月,在白云区非法私设地下酿酒作坊酿制散装白酒的易祖启等4名被告人,为了降低酿酒成本,要求易新灵及其他人向其提供食用酒精酿制白酒。程才明每次都撕下工业酒精包装上的标签,将工业酒精冒充“食用酒精”售给易新灵。易新灵提货后,未经任何检测和索要检验合格证就将所购的酒精转卖给易祖启等4名“地下酿酒作坊”老板。
2004年5月2日和5月9日,程才明先后从一家名叫“卡莲达”的公司购买了15桶工业酒精(每桶165公斤),并将其中10桶售给易新灵,易新灵又将其转卖给易祖启等。后经鉴定,这15桶工业酒精实为甲醇和食用酒精混合而成的甲醇酒精混合液。4名“地下酿酒作坊”老板将部分“白酒”出售后,先后造成14人甲醇中毒身亡,41人受伤,一时震惊全国,被称为“5·11”广州毒酒案。
发生在去年的广州毒酒夺命事件在今年有了处理结果,制劣者受到应有惩罚,也算是给死者在天之灵些许安慰。2005年5月18日上午,造成14人死亡、41人受伤而轰动全国的“5·11”广州毒酒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作为首犯的第一被告人程才明因造成的危害后果特别严重,被判死刑。■
上一篇:
我国培训首批食品安全师
下一篇:
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2006-04-17)洗衣机质量总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