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学术园地
诚聘英才
审核员登录
内部邮箱登录
OA 系统
内网登陆
外网登陆
总部认证系统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认证业务
体系认证
ISO9001
ISO14001
ISO45001
GB/T23331
ISO20000
ISO27001
ISO22000
产品认证
CCC
CQM农食产品认证
CQM自愿性产品认证
IECEx
浙江制造
丽水山耕
绿色产品认证
服务认证
商品售后服务认证
培训服务
培训课程
通知公告
培训计划
培训教材
证书样本
下载专区
技术服务
公开文件
机构简介
资质资格
业务范围
声明与承诺
投诉监督
工作机构
专题专栏
党工团建设
民宿认证联盟
审核员登录
新闻动态
隐形“杀手”危及服装安全
发布: 2006-08-18 00:00:00
强制性安全标准在福州市服装市场身陷尴尬
2005年1月起我国对服装产品实施强制性安全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以加快纺织服装企业与国际接轨,提高纺织服装的健康安全性。《规范》将纺织品分为A、B、C三类,分别指婴幼儿用纺织品、直接接触皮肤纺织品、非直接接触皮肤纺织品,并对服装的色牢度、甲醛含量、染料、气味、pH值等5项健康安全指标作出了详细规定,标准实施后生产的符合该规范的服装,要标明“GB18401—2003”的标志。
按照规定,2005年1月1日前生产并符合相应标准要求的产品允许在市场上销售,但从今年1月1日起,没有执行新标准的服装将禁止销售。目前国家正式对服装产品实施强制性安全标准已过去7个月,市场上纺织服装产品是否都能按标准要求生产和销售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福建省福州市服装商场及多家服装批发市场,发现市场上大量服装都没有标注安全技术类别,消费者对此也不太重视,部分厂家和商家趁机打擦边球,借促销等手段销售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服装产品。
低档服装难寻新国标
在福州市多家服装商场及专卖店记者看到,多数中低档服装都没有按新国标要求标注产品安全类别,而福建省内纺织服装生产较集中的泉州、晋江、石狮等地的产品,“威克斯”、“雅克龙”、“金牌浪漫”、“捌牌”、“小绵羊”、“登骑鹿”、“凤都”等众多品牌服装,标签标志上都没有“A、B、C(类)及GB18401—2003”标志。
在福州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服装区,记者看到货架上正在销售的大量成人、儿童夏装的标签上都只有商标名、面料成分比例、洗涤说明等简单内容,而没有标明其技术安全类别。当记者询问导购小姐,该超市销售的服装是否达到新国家标准要求时,导购小姐表示厂家和商家从未对她们宣讲过服装安全标准的知识,她们也从没听说过服装有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
在福州市东街口等商业集中地的多家品牌服装专卖店,记者看到大量低价促销的服装产品同样没有任何安全类别标志。对此,经销商解释说,今年的产品都标注了产品安全类别,没标的产品应该是少量去年的库存产品。促销的服装是2005年以前生产的积压产品。然而记者根据这类服装标签上的货号进行查询,发现不少服装实际是在2005年以后生产的。
鱼目混珠容易隐藏“杀手”
据服装专业人士介绍,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多种染料、助剂等化学原料,这些化学原料或多或少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化学成分,而有害物质的含量一旦超标,就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长期从事皮肤病治疗和研究的专家表示,服装的pH值、色牢度等安全指标不合格,是造成刺激性皮炎和接触性皮炎的重要原因。
福建省纤维检验所一位负责人表示,从今年1月1日起,所有未执行GB18401—2003的服装都不得上市销售。无安全标志的服装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存在几个方面的隐患:一是织物上的游离甲醛会引起头痛、身体软弱无力、皮炎等症状;二是偶氮染料在印染合成过程中所剩余的某些芳香胺中间体,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三是纺织品中可能残留重金属汞、镍、铬、铅以及砷等,重金属含量过高,不仅会减弱人的免疫功能,还会引起慢性中毒,伤害人的中枢神经。
侥幸心理成为拦路虎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在服装生产、经销商中为何没有产生权威性的规范力量呢?
一位多年从事服装生产的业内人士透露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点中了问题的要害所在:按照GB18401—2003标准要求生产,企业要增加大约10%的生产成本。新国标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对生产和销售企业的完全规范,趁目前执法部门的执行检查还不够严格,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抱着能躲就躲的侥幸心理。
福州市服装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市早在2004年底即开始向服装生产企业发布新国标信息,其后也多次组织企业培训,对很多企业来说效果比较明显,但还是有部分企业规避新标准要求。主要原因在于不愿承担相应增加的生产成本。
福建省纤维检验所有关人士称,执法部门将会加大力度对市场进行检查,除对服装企业和经营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和培训外,还将对不按新国标生产和标注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通过进一步的严格执法检查和扩大宣传培训,推动纺织服装产品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执行。
上一篇:
使用木质包装未经检疫便上路
下一篇:
上半年全省质监系统执法打假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