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

GB/T50430《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条文解读第三部分

发布: 2011-10-25 00:00:00

第五章 人力资源管理
5.1 一般规定
5.1.1 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满足质
量管理需要 。
 
5.1.1条文讲解:
本条款的目的是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企业开展质量管
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施工企业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覆盖以下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2)员工招聘及录用;
3)员工培训;
4)薪酬体系;
5)绩效考核;
6)员5.1 一般规定
5.1.1 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应满足质
量管理需要 。
 
5.1.1条文讲解:
本条款的目的是要求施工企业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企业开展质量管
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施工企业建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应覆盖以下内容:
1)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2)员工招聘及录用;
3)员工培训;
4)薪酬体系;
5)绩效考核;
6)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等。
 
5.1.2 施工企业应根据质量管理长远目标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5.1.2条文讲解:
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是企业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最高管理者应从企业战
略对人力资源需求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两个不同角度,制定与企业质量管理长远目
标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按层次可分为战略层面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战术
层面的各项业务计划;按期限长短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中期规划(1-5年)
和短期工作计划(一年以内)。
 
5.2.1 施工企业应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与质量管理岗位相适应的任职条件,包括:
1 专业技能;
2 所接受的培训及所取得的岗位资格;
3 能力;
4 工作经历 。
 
5.2.1条文讲解:
施工企业应从专业技能、所接受的培训及所取得的岗位资格、能力、工作经历
四个方面确定与质量管理岗位相适应的任职条件。施工企业可通过岗位说明、职位
描述书等形式明确各岗位任职条件。
 
5.2.2 施工企业应按照岗位任职条件配置相应的人员。项目经理、施工质量检查人
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持证上岗。
 
5.2.2条文讲解:
施工企业应按岗位分析和岗位设计时所确定的各岗位的任职条件,采用内外部
招聘、岗位轮换、职系调整、培训等措施配置人力资源,以满足质量管理对人力资
源配置的需要。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要求“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加
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施工
企业按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需持证上岗的岗位主要包括:
1)项目经理须持一级、二级建造师注册证书;
2)施工质量检查人员、安全检查人员等须持证上岗;
3)特种作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和操作技能的培训教育。培训
后经考核合格方可取得操作证,并准许独立作业。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必
须定期进行复审。
 
5.2.3 施工企业应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制度,规定考核的内容、标准、方式、频度,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和改进的依据。
 
5.2.3条文讲解:
绩效考核制度是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制度中一项重要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一般应包
括以下内容:
1)考核的原则;
2)考核组分工及职责;
3)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三个维度; 
4)考核标准,应按上述三个维度分别确定每一岗位的考核指标及权重,绩效考
核的标准应与企业质量管理目标的有关要求相协调;
5)考核方式,应根据不同岗位,采用适用的考核工具;
6)考核频度,绩效考核按考核周期可分为月度、季度、年度考核。
施工企业绩效考核的决策机构及投诉处理最终裁决机构是企业绩效考核领导小组
。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和改进的依据,可用于薪酬调整、
职务升降、岗位调配、员工培训等工作。
 
5.3.1 施工企业应识别培训需求,根据需要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对培训对象、内容、
方式及时间作出安排 。
 
5.3.1条文讲解:
施工企业可从外部环境、企业自身情况、岗位情况、员工个人情况四个方面识
别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分析可采用问卷调查表法、绩效分析法、面谈法、观察法、
员工自我填报法、主管提报法等方法进行。
施工企业制定的培训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培训目标;
2)培训对象;
3)培训时间,地点,所需的教学设施、设备;
4)培训课程设置、师资安排、教材、培训费用等;
5)培训方式:面授/网络、脱产/在职、委托/内训、研讨会、实习指导等;
6)对培训效果考核;
7)培训记录的保存。
在培训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由于内外环境变化,不可避免要对培训计划进行调
整。施工企业培训计划的调整要符合企业相关制度的要求。
 
5.3.2 施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包括:
1 质量管理方针、目标、质量意识;
2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3 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4 专业技能和继续教育。
 
5.3.2条文讲解:
结合质量管理要求,施工企业所开展的培训大概可分为以下类别:
1)意识及行为准则方面的培训,包括:质量意识,质量方针、目标,法律、法
规;
2)岗位培训,包括员工上岗、转岗及岗位轮换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标准规范、
管理制度、持证上岗所必需的管理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3)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使员工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宽和提高
,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重要手段。
 
5.3.3 施工企业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保存相应的记录。评价结果应用于提高培
训的有效性。
 
5.3条文讲解:
施工企业对培训效果的评价可分为培训结束时即时评价及培训者回到工作岗位后
评价两种类别。施工企业可通过笔试、面试、实际操作等方式以及随后的业绩评价等
方法检查培训效果是否达到了培训计划所确定的培训目标。
培训的结果应形成相应的记录。记录的管理应符合本规范3.5.3条的规定,并作
为质量管理信息的一部分,为提高培训有效性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