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12-02-01 00:00:00
7.1 一般规定
7.1.1 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工程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
条文理解
本条款是对投标及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施工企业应建立并实施工程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招投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有组织的特殊的商品交易行为。交易在前、生产在后是工程项目招投标市场典型特征之一,38
发包方在交易过程选择的是产品生产单位,而不是产品。同时,建筑产品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参与方多等特点,建筑产品承发包方双方在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施工企业投标及合同管理既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用于规范企业的投标和合同管理活动。
实施指南
施工企业可结合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分层次建立并实施与工程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相关的制度。
施工企业建立的项目投标及工程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应覆盖以下内容:
(1)工程信息的获取及评审;
(2)资格预审;
(3)招标文件的获取与评审,评审内容涉及对招标文件中的投标人须知、投标书附录与合同条件、技术说明、永久性工程之外的报价补充文件等评审及研究;
(4)进行各项调查研究,包括:市场宏观经济环境调查,工程现场考查和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考查,工程业主方和竞争对手公司的调查等;
(5)复核工程量;
(6)选择施工方案;
(7)投标计算;
(8)确定投标策略:
(9)正式投标;
(IO)中标、合同谈判及合同签订;
(11)合同交底;
(12)合同实施的跟踪;
(13)合同实施的偏差分析及纠偏;
(14)工程变更的管理;
(15)索赔;
(16)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
(17)项目收尾及总结,包括:清理各种债权债务、办理决算手续、项目实施情况总结等。
7.1.2 施工企业应依法进行工程项目投标及签约活动,并对合同履行情况进
行监控。
条文理解
现阶段,我国针对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已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全国人大、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政府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及各类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工程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39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标准招标施工招标文件》等。
上述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及合同管理所涉及的每一领域及环节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施工企业应依法进行工程项目的投标及签约活动。
施工合同履行的监控以施工企业对合同条件中所确定各项目标完成情况为重点。监控既包括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对项目经理部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及项目实施情况的自上而下的监控,也包括项目经理部自身监控。
实施指南
施工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的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严禁出现以下各类明令禁止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建设工程招投标正常市场秩序:
(1)超越资质承担工程;
(2)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3)投标人与招标人串通投标;
(4)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
(5)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这里所指的“成本”应指投标人个别成本,该成本一般以投标人的企业定额测定;
(6)以他人名义投标或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
施工企业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对合同执行者(项目经理部或项目参与人)的合同履行情况的跟踪,二是合同执行者(项目经理部或项目参与人)本身对合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的跟踪、检查与对比。合同履行情况监控的依据包括工程承包合同及依据工程承包合同而编制的各种计划文件,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种原始记录、报表、验收记录,以及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情况的直观了解等。合同履行情况监控的对象以合同条件确定的质量、进度、安全、造价等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重点。
7.2 投标及签约
7.2.1 施工企业应在投标及签约前,明确工程项目的要求,包括:
1 发包方明示的要求;
2 发包方未明示、但应满足的要求;
3 与工程施工、验收和保修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4 其他要求。
条文理解
施工企业在投标及签约前,应确保充分了解发包方及有关各方对工程项目施工和服务质量的各项要求,并确保有能力满足这些要求。
“发包方明示的要求”是指发包方在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投标人须知、招标文件、合同条件、图纸、技术标准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变更等方面以书面形式明文提出的各项要求。
“发包方未明示,但应满足的要求”一方面是指工程惯例所指的要求,另一方面指发位包主由于在施工领域的知识欠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在招标文件等40
文件中没有明确提出,但为了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特性又必须满足的某些要求。施工企业应该从履行社会责任或追求卓越的角度出发,以更高的服务意识,识别并满足业主隐含的需求,为业主提供精品工程,以此树立施工企业的良好形象。例如,施工单位采取传统的施工方案,其噪声控制符合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及合同的要求,但是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又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施工方案,使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噪音污染,虽然在合同中并未明确要求采取进一步降低噪音的措施,但是施工单位应从履行社会责任和维护业主利益的角度,采取新型的施工方案,达到减低噪音的目的。
“与工程施工、验收和保修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涉及的范围包括:
(l)建设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环境保护、进度控制等;
(2)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组织、程序、不合格处理;
(3)保修的范围、期限、责任等。
施工企业应识别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对上述内容的控制要求,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本条中提到的“其他要求”包括:施工企业超出招标文件要求的各种承诺、施工企业对项目经理部的要求及对质量的创优要求等。
实施指南
施工企业应结合招标文件评审、现场踏勘、招标答疑、合同评审等各种形式明确工程项目的要求,并满足要求。施工企业投标阶段编制的技术标及商务标均是在明确上述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的对应策略及实施方案。
7.2.2 施工企业应通过评审在确认具备满足工程项目要求的能力后,依法进行投标及签约,并保存评审、投标和签约的相关记录。
条文理解
施工企业在招标投标及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应对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资格预审公告、投标人须知、合同条件、工程量清单、图纸、技术规范、标准、合同变更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评审;通过编制资格预审文件与投标文件、签订合同文件等明确其具备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同时应保存评审、投标和签约的相关记录。
实施指南
施工企业在投标及签约时,首先应对该项目建设单位所采取的承发包模式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不同的招标方式,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投标和签约,并保存相关记录。
1.承发包模式
施工企业应根据发包方所采取承发包模式的不同,对本企业履行合同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通常情况下,施工项目承发包模式包括:
(l)平行发包。发包方不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也不委托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而是将施工任务平行发包给多个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分别与各方签订承包合同;
(2)施工总承包。发包方将全部施工任务发包给一个施工单位或多个施工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或合作体,施工总承包单位根据需要再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41
包配合施工;
(3)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发包方将工程设计、施工、采购等工作全部发包给一家承包单位,然后由该承包单位作为总包单位统一负责设计、施工、材料及设备采购等工作。项目的总承包模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设计—施工(Design – Build)模式,简称D+B模式,以及设计—采购—施工( Engineering – Procurement – Construction)模式,简称EPC模式等。在D+B模式中,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工程设计与施工任务,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全面负责;在EPC模式中,总承包单位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全面负责。
(4)施工总承包管理(Managing Contractor)。发包方委托一个施工单位如项目管理咨询单位作为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发包方再另行委托其他施工单位作为分包单位负责具体施工。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通常不参与具体工程的施工,而只是负责协助发包方对所有的分包单位进行组织与协调,但如果施工总承包管理单位也想承担部分工程的施工,它也可以参加该部分工程的投标,通过竞争取得施工任务。
除了以上几种典型施工承发包模式外,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以及发包方需求的多元化,在我国逐渐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建设项目承发包与组织管理模式,对施工单位如何进行投标、谈判和合同管理均提出了新的课题及要求。例如在Partnering模式中,施工企业与发包方通过强调共同的目标和利益,通过签订传统的具有法律效率的合同及外加非合同性的Partne_ring协议,以达到双方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为实现共赢创造条件。上述新型承发包模式的出现均要求施工企业完善自身的管理机制,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通过发展高质量合作伙伴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发包方式不同,施工单位所担任的角色及履行的合同义务也不同。因此,施工单位据不同承发包模式,结合自身的特点,评价自身的履约能力并制定不同的投标策略。
2.招标的方式
我国《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方式。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在公共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提出招标项目和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法人或者组织都可以依法进行参与投标的一种招标形式。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事先经过考查和筛选,将投标邀请书发给某些特定的法人或者组织,邀请其参加投标。对于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的项目,施工企业制定的投标策略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是公开招标或者邀请招标,施工单位均都应精益求精地做好标书的编制工作。在邀请招标中,施工企业可以更多地根据有限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投标策略。
3.投标及合同签订过程
(1)研究招标文件
施工单位在取得投标资格并获得投标文件后,应首先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所包括的投标人须知、合同条款、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工程量表等内容认真阅读和分析。
(2)进行各项调查研究
施工单位应该对将要投标工程的自然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信息进行调查,并安排相应的考查。考查内容包括: 42
①施工现场的考查,如施工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交通条件、供水供供电条件等;
②工程所在市场环境的考查,如原材料的供应条件、劳动力供应条件、分包队伍的供应条件、施工机械设备的供应条件等;
③建设单位及相关单位情况的考查,如建设单位的资金落实情况,监理单位的能力和素质,政府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潜在竞争对手情况的考查等。
(3)复核工程量
对于提供工程量清单的项目,施工单位需要认真复核工程量。在核算工程量时,应结合招标文件中的技术规范分析工程量中各子项和条目的具体内容和含义,避免出现错误和遗漏。
(4)编制投标文件
投标文件的编制包括技术标与商务标的编制。
技术标编制的关键是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的制定是体现施工单位技术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投标报价的依据。施工单位应该根据项目调研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施工方法、配备相应的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确保所制定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方面的要求。并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等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商务标编制的关键是投标费用的计算,投标费用的计算应以施工方案、进度安排为依据,另外还需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选择合理的计价方式。
(5)确定投标策略
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制定合理的投标策略,投标策略的制定会直接影响到中标的可能性以及施工单位在该工程中将会取得的利润。在不同的背景情况下,施工单位可采取低价、缩短工期、改进设计、提供多种配合服务等方式获得中标。另外,投标策略的制定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投标策略必须在企业的决策层直接参与下安排有关部门参与共同制定。
(6)